【TSO】大師的痛與快樂 Pogorelich & Casadesus
2012/04/25
P. I. 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 1 in b-flat minor, op.23
M. Mussorgsky: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週三去兩廳院聽 Pogorelich 彈柴一。
下午就已先到國圖看資料了,所以算早到音樂廳。進場時就看到 Pogorelich 坐在鋼琴前,很緩慢地彈著不知名的旋律。音樂會結束後才想到了,他當時彈的是柴一第一樂章的片段,只是實在太過緩慢,以致於聽不出來。話說這時他是穿著休閒服的,我還以為他正式演出時會帥氣地不換衣服,結果還是換了燕尾服才上場XD 不過我沒注意他有沒有穿夾腳拖。
演出的柴一整體速度偏慢,而 Pogorelich 獨奏時的速度更慢,慢到比慢板還慢了。在原本節拍下很快就會走完的樂句被拉得很長很長,但音符之間沒有斷開,而像是被懸絲牽住般連綿不絕,感覺心都被吊起來了,讓人摒著氣等著下個音符出來。但整曲速度並非一貫緩慢,快起來時也是飛快,在鋼琴與樂團合奏時,我數次覺得樂團跟不上翻飛的手指了。速度的快慢對比變得非常鮮明,單一樂章中,卻是層次分明。
由於速度的更改,原本大約 35 分的協奏曲足足花了45分鐘才演完。Pogorelich 大約只有2-3 處彈錯,狀況似乎還不錯。他彈起琴來看起來很用力,整個身體都隨著按鍵起落動作,很凶猛的感覺。Pogorelich 自低潮期復出後就越來越自我風格強烈,也沒有發行錄音,像這種新鮮熱辣的詮釋只有現場才聽得到。如此特別的詮釋見仁見智,很多人也許會沒辦法接受,但我還蠻喜歡的。雖然與預期中的有點不同,可是感覺聽到了好東西。同樣的樂譜可以用這麼不同方式來敘述──像是逼著人一個音符一個音符去聽作曲家怎麼寫出音符的組合──實在是太有趣了。有人說這是「解構」,把原有的樂句都拆解開了。但我覺得這是換一種方式來說的句子,該當連結處沒有斷絕,只是改變了間距與節奏。Pogorelich 向以爭議聞名,果然與聽過的詮釋相差甚大,但我想我能欣賞這樣的表達方式。
全曲終了時我蠻激動的,除了能聽到他彈琴外,也很高興能聽到如此不同的柴一。現場掌聲熱烈,但鋼琴家最後還是沒給安可曲。Pogorelich 從頭到尾就抱著他那本柴一曲譜,表現得就是一副「我沒準備其他東西,再怎麼鼓掌也一樣」的樣子。我還想聽他的獨奏說……
另外,這是我第一次聽 TSO。沒有很糟和太嚴重的放槍,只是有些地方的確沒有配合好,聲音有點悲劇而已啦。銅管部太平板了,但比起木管部還算好。木管感覺很懦弱,聲音要出不出的。……拜託你是對話的重要部分耶,可不可以有精力一點啊~總覺得聲音完全被鋼琴和樂團其他部分壓住了。全場咳嗽聲不停 (似乎比一般平均值還多),在凝神中不斷被干擾,感覺實在很不好。
下半場演展覽會之畫管弦樂版。這首是我以前 (大概十年前XD) 很常聽的曲子,但這幾年很少碰,只餘一點模糊印象,沒什麼能比較的基準。整體感覺聲音散散的,只有最後的基輔城門 (The Bogatyr Gates [in the Capital in Kiev]) 到結尾處才有比較凝聚的樣子──不過或許只是此時我被鈸聲和銅管部轟到有點耳鳴而產生的錯覺。本來填了張加入 TSO 之友的表格,下半場聽了聽,決定還是不交出去了,來聽他們演奏的機會大概不會太多,除非真的排了沒聽到會抱憾的曲目。
聽完 Pogorelich,就等著下月初聽 Ohlsson 了!今年真是柴一年,這十天國家音樂廳總共有三種不同組合要演呢,雖然這曲原本就算熱門曲目,但這種密集程度還真是奇妙極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