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2014/10/20

2014 臺北鐵道文化節 / 劫?臺北機廠記遊 Taipei Railway Workshop



        座落在市民大道五段 48 號,松山菸廠之北,臺北機廠被不高不低的圍牆環抱著,無視外邊喧囂的工地與車道。


        臺北機廠前身是清領時的「臺北機器製造局」,當時對「機器」的認知專指武器之類,故機器製造局用今天的話講,就是座兵工廠。日本治臺期間,將機器製造局的設備交由鐵道部使用,鐵道部又於 1929-30 年間將工廠遷至松山現址。光復後,鐵道部一切事物均由臺灣鐵路管理局接收,這座火車醫院自然也不例外。

        半世紀過去了,臺北機廠的診療對象也由蒸汽、柴油,擴充至電氣機車。一般工廠非相關人員是不得其門而入的,這座臺鐵的後臺也一直神神秘秘。直到前兩年臺鐵將機廠遷至桃園富岡,將臺北機廠正式停工後,我們這種閒雜人等才有機會進去一窺廬山真面目。

◎大門口東側的小庭園。椅子是技工利用廢料自己土炮做出來的,相當有臺鐵的風格。後方臺座原本擺放北廠之父速水和彥 (1889-1949) 的雕像,後改為臺鐵標誌。雕像現於廠長室展出。

        配合今年 (2014) 的鐵道文化節活動,臺北機廠開放了整整一個月。相較去年的報名參觀與單日開放,實在大方太多了。開放區域以廠區內的七棟歷史建築與古蹟為主,除了原動室外,其餘皆可入內參觀。

◎副廠長室中的沙發椅 (原本放哪兒不確定)。直接拆 EMU-100 的座椅下來擺,真是太熱愛廢物利用了。

        廠區以西南隅的原動室為核心,各工廠仰它所輸出的血液運作。職司鍛造的鍛冶工場需能最多,所以緊挨著原動室,稍遠處有負責維修蒸汽、柴油與電氣機車的組立工場和柴電工場,再外圍則是客車、油漆工場等不太需要高動力的設施。原動室的能源在各工場流轉一周後,止步於側門的員工浴室,鞠躬盡瘁醞出為職工們滌去滿身油污的溫暖。

◎臺北機廠平面圖,全區配置看似亂糟糟的,但自有其道理。

        臺北機廠開放後我去了不只一回。前幾週在臺北車站看到了活動宣傳,隨後偶然在網路上查到了「臺北機廠文史守護聯盟」的導覽,想著既然有空,就去聽聽他們的說法。當天導覽令我獲益良多,結束時已屆閉園時間,所以幾天後又跑去自己細看了一遍。為了不落入單一語言的窠臼,又跟了趟主辦方的定時導覽,兩廂對照一下。

◎組立工場牆上釘著的 E100 型電力機車馬達安裝注意事項。

        北廠守護聯盟的導覽員中有資深鐵道迷,他們對臺北機廠的歷史與火車的構造都相當瞭解,工場為什麼這樣設計,機車們怎麼運作等,講解得十分詳細。此外,他們的資料來源包括機廠工人與附近居民的回憶,所以解說內容在清楚之餘,也帶著濃濃的人味。工人們怎麼上班、如何使用工場設備、怎麼蹺班不被發現……這些故事充斥廠區的每個角落,讓這個半廢墟恍若活了起來。

◎考量廢氣排放,且過往電燈照明度不足,組立工場與柴電工場的設計皆重視通風與採光。

        另外,北廠守護聯盟對文化節活動與臺鐵開發案也有充分瞭解。他們會告訴你策展廠商整理過的工場已與過往風貌大不相同,還有裝置藝術「極光邊境」搬動廠內物品而生的爭議。以及在開發案規劃中,西側吊車架的《露西》場景將變成一條康莊大道,廠區的未開放參觀區域則幾乎會全數夷平,由高樓大廈取代現有的圍牆與天空。

◎被清到展場邊,隨意堆疊的物料櫃。

        相較下,官方導覽員只是稍受過訓練的志工,解說內容較少。且由於缺乏相關知識背景,總是無法說得真正清楚,多少會出點小錯誤,而臺北機廠滿佈爭議的未來藍圖自然也不會從他們口裡說出。或許是不知道,又或者是不能說吧。我也是導覽員,這種一面解說一面拆臺的渾事本就只有特定場合才能做,所以我完全沒有怪責的意思,只是有點為聽眾們可惜而已。

◎拍照好地方。除此之外?

        臺北機廠的開放時間只剩不到一週了,有機會多去走走看看吧,若能跟北廠守護聯盟的導覽尤佳。雖有民眾的反對聲音,但下次再見臺北機廠時會不會又少什麼東西,誰都說不得準。

◎拿到的臺北鐵道文化劫貼紙,頗有臺北好好拆之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