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2012/10/21

圖書館文化參訪-中興大學圖書館 & 國立臺中圖書館


◎國立臺中圖書館,以 Olympus XZ-1 無恥濾鏡拍攝。

        這回文學院的文化參訪活動是與政大圖檔所的活動結合,去看臺中市的兩座圖書館:中興大學圖書館與國立臺中圖書館。本以為考察圖書館會是該所圖書資訊組安排的行程,沒想到是薛老師帶隊。老師愛徒吳先生也一起同行,我們似乎已多次在文化參訪活動「巧遇」了 XD。

        這次出去拍了很多相片,圖片太多編排不易,故就不圖文交雜了。相關圖片另置於相簿中,請自行點選觀看參考。

中興大學圖書館


        九二一大地震後重建的新館,2005 年啟用,為占地一萬餘坪,地下一樓、地上七樓的建物,館內設備整體而言相當新穎。

        地下一樓主要是自習室和興閱坊,與館內其他樓層並不直接相通,下樓的階梯也設在建築外側。樓梯口的咖啡廳似乎經營不善關門大吉了,地下一樓僅對校內人士開放,大概因此生意難做吧。興閱坊引入 Learning Commons 概念,主打多功能學習。在書籍閱讀區外,有許多電腦可供數位剪輯等各種用途使用,並設置了很多中小型的討論室,皆配備有投影機與玻璃白板,感覺砸了很多錢。

        館內的借還書與聯外櫃臺設在一起,還書時無須入館辦理。外人入館時需在櫃臺旁的電腦中填寫資料,並以證件換取臨時證。臨時證件數量為 200 份,據說常常供不應求。大量外來讀者的造訪似乎造成興大圖書館的相當負擔,往後或許會減少臨時證的分量。中文圖書採用的是中國圖書分類法,並無更用新版的中文圖書分類法,西文書籍則採用杜威十進位分類法 (DDC)。館中藏書量大約 50 萬冊,以配置圖來看,應用科學、社會科學類分配的架位最多,但確切館藏數量就不甚清楚了。

        五樓設有特藏室,日治時期留下來的藏書都保存於此。圖書經冷凍除蟲後 (交由外包作業) 再入特藏室,並設有特藏委員會決定何種書籍該入特藏室。館員原本說尚未整理好,不擬開放參觀。不過在老師的請求下,還是帶我們進去看了 (跟老師一起出來的好處www)。這批特藏書中最引人注意的當是臺北帝國大學農林專門部時代留下來的卒業報文 (畢業論文),全是手寫本。已有部分數位化了,但能看到本物還是很爽。興大自己能處理部分圖書維護,現場也有許多以無酸紙包覆的書籍,不過沒時間細問能做到何種程度的修復。

國立臺中圖書館


        在中興大學用完午餐後,轉往附近的國立臺中圖書館 (車程不到 5 分鐘)。臺中圖書館的新館今年 (2012) 六月才啟用,論設備新穎與資源充足,全臺無館能出其右。但館舍的白色外牆經雨水數月沖刷,已有明顯痕跡。館員說外牆材質與雪梨歌劇院一樣,但雪梨歌劇院的外牆並非遠觀的光滑面,上頭不會留下雨痕。臺中圖書館設計時可能沒有考量到雨量的問題,看來外觀會折舊得非常快。

        館舍為地上五層的建築,地下則有罕用圖書庫房、自習室與停車場。館內依規定不可拍照,不過我們是打著政大圖檔所的名義去考察,又有老師同行,所以嗯嗯嗯……待遇自然就不同了。一樓大廳的空間有部分展覽,其中有各種可讓讀者操作體驗的有趣設施,如使用互動投影機書寫各種字體的漢字 (玩後感想:我拿毛筆直接寫還比較輕鬆愉快)。一旁還有很吸睛的自助還書區與自動還書機器人波比。其實這套自動還書設備中最重要的應該是利用 RFID 自動分檢圖書的技術,不過看來那隻矮矮胖胖還會啾咪的貓頭鷹機器人更引人注目。我想這台還書機器人的主要作用跟圖書館貓一樣,都只是吸引讀者的噱頭而已。圖書分檢後由人工取書歸架,感覺比只有運輸功能的機器人成本低太多了。

        二樓多媒體典藏區中收錄了大量的影音資料。館藏皆使用特製的磁力鎖光碟盒承裝,需在區內使用自助借書機借出後,再至區外的櫃臺開盒。館長說一個光碟盒成本需 5、60 元……果然是資源豐富的大館才用得起。一旁有為殘障人士服務的聽視障資訊中心,特色館藏是英文繪本雙視書。雙視書以一般的英文繪本,再貼上館員以點字打字機打出的透明塑膠片,變成明眼人與視障者可一起閱讀的書籍。

        館中的書標別有玄機,為 RFID 加上彩色書標管理系統的結合。彩色書標令讀架、順架更加方便,RFID 技術應該也能用以盤點與尋書,的確能增加圖書館管理的效率,但就是需要大量資本的投入。除 RFID 晶片外,彩色書標為美國專利設計,專利使用費根據使用張數計。或許由於更改成本高昂,分類號與作者號等書籍資訊不太有變動。舉例而言,資料庫中臺灣史新入館的分類號編在 733,但舊有的書籍卻依然維持在 677,而且看起來似乎沒有溯前改動的傾向,往後會如何就不可知了。

        由於是公眾圖書館,還設有服務長者的大字圖書區、娛樂青少年的桌遊與漫畫區,甚至開設語文課程與線上講座,真是十足十的為公眾服務。另外這個圖書館的定位是全國公共圖書館的示範組,所以引入了許多大部分圖書館都無法負擔的新技術,真正是走在時代的「錢端」。
 

        這兩館參觀下來,印象最深刻的是空間的安排。兩館中都設有提供給讀者使用的個別空間,臺中圖書館更是擁有大量的討論間,甚至可出借的數位化錄音室、攝影棚等。空間的配置反映的是現代圖書館定位的改變,圖書館很明顯地由單純的收集、保存等轉變為多功能的讀者服務。「國立臺中圖書館」即將更名為「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就是最好的例子。圖書館在紙本與數位的書籍外,必須增加吸引其他讀者來館的元素。即不僅吸引想看書的讀者,也必須增加其他潛在讀者入館的可能性。

        定位隨著時代轉變而調整是常有的,再過個數十年,說不定連「圖書館」之名也會被取代掉了,變成什麼「數位資訊館」之類的。但欠缺金錢與資本的小館,卻無法跟著「與時俱進」。或許是在政大歷史系圖待久了窮慣了,我習慣用最窮酸的想法思考。這次考察的所見所聞幾乎沒有任何能套用在系圖裡的,即沒有一項改造是無須大量金錢成本的。感覺在這波時代的浪潮中,圖書館間的差異會越拉越大,走向真正的M型化。而小又不夠有特色的圖書館的命運會如何呢?誰知道,這也不是我能預知與改變的事情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