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2013/03/09

萬斯卡指揮貝多芬交響曲 Osmo Vänskä Conducts Beethoven Symphonies



        在 Vänskä 權充 CSO 救火隊之前,我從未聽過其名。這位芬蘭指揮雖然在 BIS 出了不少錄音,但這個瑞典牌在臺灣通路不多,商品價格亦偏高,米蟲礙難負荷,故疏少關注。Vänskä 被請來當代打後,這個名字也開始在討論話題中現身,各方評價令我對其產生了興趣,於是購入這分小磚頭稍試一下水溫。

        整體而言,Vänskä 的指揮是明快而帶有速度感的。樂句大多斷得精準乾淨,少有餘音繞樑三日不去。明尼蘇達管弦樂團 (Minnesata Orchestra) 展現了非常優異的水準,有如指揮手中一件收放自如的神兵,套某漫畫的話來說,這個樂團的才能被「打磨」得非常光亮。我想 Vänskä 可能受咸論「古樂學派」詮釋的影響 (Harnoncourt, etc.),大部分曲目速度均較我聽過的版本為快。但速度快的感覺並非完全來自節拍增快,樂團各聲部的俐落演出也加強了節奏感。弦樂部的表現尤為明顯,即使是擔綱背景的清晰和弦也讓樂曲節奏更加分明,有時竟如剃刀般銳利。

        BIS 在此輯的錄音成果也相當優秀,如一幅五彩繽紛的圖畫般,幾乎完整呈現出了樂團的每個部分 (雖說這是即使聽現場也不 [太] 可能出現的音響效果)。各聲部雖一清二楚,但整體又讓人感覺是一派和諧的,並無特別側重某些聲音,單獨與整體自然而然地同時竄入耳中。這點真的是…… fascinating。均衡、明快、乾脆──在 Vänskä 的指揮下,我聽到了更多作曲家的細緻安排,有種常聽會上癮的感覺,而我也確實認為它有多聽幾遍的價值。

        每分有意思的錄音總有好評負評相伴左右。目前所見樂評對 Vänskä 的批判大部分是關於缺乏情感 (gramophone 論壇中,有些網友使用了 underwhelmed 一字),或指出類似詮釋風格的 Szell (1897-1970) 等人可以營造出更具感染力的氛圍等等……不過我認為此版本還是很能令我滿足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是個菜市場曲目,各種版本已多如繁星。Vänskä 的演出讓我有了重新認識這九首交響曲的感覺,單就這點即讓人贊賞了。

        就個別曲目而言,三號是其中我最喜歡的,音符的處理與樂句速度感十足,第二樂章的強弱處理則讓人印象深刻。七號的第二樂章有種無可名狀的動人。九號的第一、二樂章很棒,第二樂章則相當字面意義地 vivace──音符簡直像真的在跳動一般,是我聽過的版本中表現最優秀的。但第四樂章反而就不是很喜歡了,獨唱者的音色不太合我胃口。

        最後,這塊小磚頭內含五張 SACD,卻賣相當於兩張的價錢,論 c/p 值而言相當划算。但磚頭內的 CD 居然是以普通紙套呈裝的──沒錯就是那種白紙與透明塑膠面的便宜貨,甚至像 LP 一樣沒有上方封蓋──紙質是比我日常用的還要稍厚一點,但紙套總還是紙套。我說 BIS 省成本也不是這樣搞吧?SACD 耶 SACD 耶,應該值得更好的對待吧 (掩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